吕超
发表于 2022-6-22 09:07:36
TPX-0022还是值得期待的
http://oss.yuaigongwu.com/pic/20220622/1655860011332216822.jpg
吕超
发表于 2022-6-22 08:59:02
MET酪氨酸激酶结构域(MET TKD)突变
在人口统计学数据可用的患者中,与MET14号外显子跳跃突变NSCLC患者(N=390)相比,MET TKD突变NSCLC患者(N=75)明显更年轻(中位年龄63岁vs 73岁,p<0.0001),不过性别和自我报告的种族无显著差异。
668个MET TKD突变中,525个突变的致病意义不明确,143个(21.4%)具有已知的致癌潜力,包括MET H1094Y/L/D/N/R、D1228N/H/V、L1995V/F、M1250T/I、Y1230H/C/G
病例分享:研究人员还分享了2例MET TKD突变(未检测到其他驱动基因突变)NSCLC患者采用MET-TKI治疗的疗效。其中1例为携带MET H1094Y突变的64岁男性肺腺癌患者,经Elzovantinib治疗后,肿瘤缩小-56.8%,达到部分缓解(图3A);另一例为携带MET F1200I突变的80岁男性NSCLC患者,治疗后肿瘤缩小-51.4%,亦达到部分缓解
http://oss.yuaigongwu.com/pic/20220622/1655859540052817158.jpg
吕超
发表于 2022-6-20 10:41:11
抗生素与免疫 有分歧
http://oss.yuaigongwu.com/pic/20220620/1655692852731889352.jpg
吕超
发表于 2022-6-17 23:47:12
副作用巨大
http://oss.yuaigongwu.com/pic/20220617/1655480794942177168.jpg
http://oss.yuaigongwu.com/pic/20220617/1655480794954841190.jpg
吕超
发表于 2022-6-16 14:43:47
左肺上叶蛇端部分钙化,右肺靠近右侧有个新发奇怪的结节,外面强化,里面弱不符合恶性肿瘤的特点,报告也没提。
http://oss.yuaigongwu.com/pic/20220616/1655361679736988580.jpg
吕超
发表于 2022-6-16 06:36:15
在搜索引擎中输入关键词“科利毒素“,你会惊讶地发现,在一个世纪前,癌症免疫治疗先驱威廉·科利(William Coley,1862-1936)医生通过人为制造丹毒感染,成功治愈了众多癌症患者,但因为治疗效果不稳定(存在因感染而死亡的病例),医学界权威没有认可他的方法。
新冠肆虐以来,人们惊奇地发现,一位恶性淋巴瘤患者感染新冠病毒后,体内的肿瘤在未给予激素治疗、化疗、免疫治疗的情况下大面积消失。
在近年来国外的一些研究中发现,高乳酸环境既促进了癌细胞的生长与增殖,甚至是癌细胞存活的条件,也促进了癌细胞的转移。但是,细菌和病毒感染都会导致血乳酸水平的升高,表面上看,这与上述现象明显是矛盾的。如何解释呢?
以下是我的分析,纯属个人观点。
首先,一个基本的事实是,感染会导致毛细血管壁通透性的增加,这已为大量的研究所证实。
当毛细血管壁的通透性正常时,当细胞间液中的乳酸含量正常时,血液中的乳酸含量也处在正常水平。当细胞分泌大量乳酸时,血液中的乳酸含量也随之升高。
但是,如果毛细血管壁的通透性下降,即使细胞间液中的乳酸含量高于正常值(癌细胞周围的细胞间液就是这样),血液中的乳酸含量并不会等比例升高,其升高幅度低于细胞间液中的乳酸含量升高的幅度。当毛细血管壁通透性增加时,甚至超过正常水平时,细胞间液与血液中的乳酸浓度才会趋于一致。
另一个研究发现是,所有的癌症患者都存在着微循环障碍。
如果,癌细胞的增殖与转移依赖于高于正常值的乳酸浓度这一结论是正确的,那么:
尽管感染使细胞分泌了更多的乳酸,由于毛细血管壁通透性的急剧增加,导致乳酸大量进入血液并被带离,反而存在癌细胞间液的乳酸水平降低的可能,进而抑制了癌细胞的分裂,甚至导致癌细胞死亡,出现癌症自愈现象。
以上都是非定量的分析与猜测,仅供参考。
吕超
发表于 2022-6-16 05:48:00
群里的两位大神,MET14跳,克唑替尼分别超过6年和5年。
吕超
发表于 2022-6-16 05:45:50
两个不同医院,一个增强,一个平扫。平扫没提示纵隔淋巴结肿大。肿瘤部分钙化影是好事吧。
http://oss.yuaigongwu.com/pic/20220616/1655329348962457662.jpg
http://oss.yuaigongwu.com/pic/20220616/1655329425032605771.jpg
吕超
发表于 2022-6-14 08:42:14
考虑到依维莫司相对良好的耐受性和口服给药,该研究选择了依维莫司作为mTOR抑制剂。
在入组的12名患者中,共8名患者在2个疗程治疗结束时可评估反应。1名肺腺癌患者(携带STK11突变)出现完全缓解(CR),该患者仅接受依维莫司治疗2周便出现了治疗相关毒性(包括3级低钠血症和4级心包积液),随后停药,但10周后的随访评估显示CR,且持续时间超过10个月;在第一次治疗后进行扫描时,1名肺腺癌患者(携带NF1突变)疾病稳定(SD),而其他6名患者出现疾病进展(PD)(图1、2)。其中,SD患者在治疗6个周期后因病情进展而停止治疗。值得注意的是,在这个小队列研究中,5例肺腺癌患者中有2例观察到疾病控制。在一项临床前研究中发现,KRAS突变可预测PIK3CA突变的癌细胞株和异种移植物对mTOR抑制剂的耐药性。此外,研究者对接受依维莫司治疗的不同实体肿瘤(主要是结直肠癌和乳腺癌)患者的肿瘤进行基因组分析时发现,依维莫司对携带PIK3CA和KRAS共突变的患者没有体现出治疗疗效。
http://oss.yuaigongwu.com/pic/20220614/1655166938147370104.jpg
吕超
发表于 2022-6-14 08:21:04
MET突变经过METTKI治疗后出现的 EGFR扩增 往往是单独的耐药机制,必须单独用药克服,不过目前没有好的经典方法。